“三全五化”改革讓執行工作提速
走進北京海淀法院感受執行快節奏
□ 本報記者 張雪泓
□ 本報實習生 曾良科
在今年的全國人代會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宣布,基本解決執行難的階段性目標如期實現。在這場執行攻堅戰中,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的“三全五化”(全面機構改革、全程信息化、“全方位聯動;信息化、精細化、團隊化、集約化、規范化)執行機制改革經驗入選《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并向全國法院推廣。近日,《法制日報》記者走進海淀法院執行局,親身感受海淀執行的快節奏。
“這里涵蓋執行工作的所有窗口化工作,力求為當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務。”跟隨工作人員的指引,記者首先來到執行局的執行辦公大廳。記者看到,為更好服務案件當事人,大廳劃分為咨詢引導、執行立案、案款收發、恢復執行和信訪接待五大功能區,10個窗口正有條不紊的為當事人辦理業務。
海淀法院執行局局長馬民鵬介紹,咨詢引導窗口負責幫助當事人查詢案件信息和承辦法官、代為接收和轉交材料,日均接待量可達100人次。同時,為方便當事人聯絡法官,法院還自主設計開發了執行工作聯絡平臺,當事人用手機掃一掃就可以聯絡法官留言、提供財產線索、投訴信訪,法官收到留言后必須在24小時內回復。目前平臺已有兩萬余注冊用戶,聯系法官近3萬人次,提供線索六千余條,投訴建議一千余條。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一間特殊的警務室——海淀公安分局駐海淀法院執行警務室。據了解,為加強對“老賴”的懲治力度,2018年,海淀法院對299人次采取了司法拘留,對46名人員以涉嫌拒執罪移送公安機關偵查,司法拘留人數位居全市法院第一。
“這么大的懲戒力度離不開執行警務室。”馬民鵬告訴記者,去年11月,執行警務室正式掛牌成立,海淀警方專門派駐兩名民警進駐,負責拒執罪的集中受案及處理,這在北京尚屬首例。
記者看到,警務室里,一名法官正在向民警提交擬報拒執罪申請表。這份申請表里,包括擬報拒執罪被執行人的個人情況、擬追究罪行的事實依據以及庭長、局長審批簽字等。
“我們一改過去一趟趟跑公安局的局面,它讓拒執罪的偵查、移送工作有了制度保障,偵辦周期大大縮短。”馬民鵬說,借助公安的臨控措施以及與鐵路公安的聯動機制,海淀法院成功把50多名“老賴”從賓館、網吧和洗浴中心“揪”了出來,并在火車站“接回”了40多名被執行人。
蔚藍色的大屏幕數據不斷閃爍更新,顯示的是海淀法院自主開發的執行精細化管理系統,這里是執行指揮中心。管理系統從上萬件執行案件中抓取重要節點信息,財產查詢情況、財產控制情況、財產處置進度等重要實時數據,一目了然。
“這是一個科技感滿滿的地方,凝結了海淀法院的改革心血。”馬民鵬告訴記者,“三全五化”改革后,海淀執行局調整為執行指揮辦公室、執行實施部和執行裁決庭三大部分,執行指揮辦公室成了戰情分析室和參謀聯席會,承擔著指揮、調度和處突的職能。在重要執行任務中,指揮中心進入戰時指揮狀態,通過單兵系統,可即時連接執行現場法官,進行實時指揮和調度保障,執行效率大大提高。
很快,記者便體驗了海淀執行的“速度與激情”。
“現場情況怎么樣?請回答,請回答!”大屏幕切換,與單兵系統連接,馬民鵬拿起對講機與身在海淀區西北旺鎮的執行干警對話。
“現場一切正常,無異常情況。請局長指示!”
“出發!”隨著馬民鵬的一聲令下,兩輛在樓下待命的警車出動,開往海淀區西北旺鎮執行案件現場。
“今天要執行的是一起大家庭的析產糾紛案件。”路上,執行實施一部副庭長孟凱鋒向記者介紹,這家有七兄弟,76歲的趙老三請求法院強制執行弟弟趙五和趙六霸占著的數間房屋。此前,這些房屋已由法院依法判決歸趙老三所有。從去年開始,承辦法官孟凱鋒多次上門調查聯系,逐字念判決、釋法講理,趙六一律不聽不看,不為所動,態度惡劣。
執行法官一行來到西北旺鎮趙六所在的村子進行現場強制騰房,依舊強硬的趙六因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被公安機關帶走。在孟凱鋒的協調下,房子的原租戶現場與新房東趙三重新簽訂了房屋租賃合同。
“我知道執行難,法院不光我這一個案子,你們給我執行得這么及時,非常感謝,真的很不容易!”重新搬回房子里的趙老三緊緊握住孟凱鋒的手,激動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