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頭羊”跑起來 “錢袋子”鼓起來
——看崇左市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莫 迪
12月25日,扶綏縣新寧鎮那寬村黑山羊養殖合作社。冬日暖陽下,村民在給黑山羊喂草,這批羊明年春節前就可以產仔。該村以集體資金入股養殖努比亞山羊800只,村集體每年分紅6.5萬元。
今年起,那寬村整合各級扶貧資金,發展山羊養殖和光伏發電項目,不斷強化村級組織“造血”功能,村集體經濟收入從之前的一年2000多元躍升至近9萬元,走出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
崇左市注重從政策、人才入手,解決“支撐不足”與“力量不足”問題,大力推進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截至今年12月中旬,全市837個行政村中,有集體經濟收入的424個,年收入達2萬元以上的278個。全市今年83個預脫貧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2萬元以上。
天等縣馱堪鄉南嶺村去年整村脫貧出列。為鞏固脫貧成果,該村利用“物業租賃、資產入股、產業帶動、能人帶動”等形式發展肉牛養殖、光伏發電等項目,建成1800平方米標準化養殖小區,用于租賃給外來龍頭企業養殖肉牛;同時建設安裝光伏發電系統,今年村集體收入有望達8.3萬元。“原來我們想做什么都很難,現在集體有了收入,村里發展產業更有信心了。” 南嶺村第一書記胡小彪說。
針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底子薄、基礎差、起步晚的情況,崇左市首先強化政策保障,解決“支撐不足”問題。出臺一系列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文件,為農村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提供政策支撐,并結合實際提出了盤活資產、股權化改革、產業增收、服務創收、物業增收、旅游創收、生態促收、社會力量支持等8種發展模式,以及7類幫扶政策、7項保障措施,支持和鼓勵發展特色種養業以及農民專業合作、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關鍵靠帶頭人。崇左通過選優配強村級班子,強化村干部培訓,引導駐村干部參與,打造一支善于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力量。該市注重從大中專畢業生、致富能手、種養大戶、外出務工人員、退伍軍人、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大學生村官中選人用人,將素質好、懂經濟、會管理、善經營的能人選拔進入村級班子。新一屆“兩委”班子成員5822人中,中專以上學歷4422人,致富帶頭人3173人,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335人,退伍軍人215人,專業合作社負責人120人,大學生村官21人。
該市堅持把集體經濟發展作為新一屆村(社區)“兩委”干部必學內容,通過集中講授、案例分析、現場參觀等方式,促使他們轉變觀念、拓寬思路,提高創新創業、強村富民的能力和水平。
崇左充分發揮后盾單位和駐村干部資源優勢,通過幫出思路、幫找項目、幫籌資金、幫建平臺、幫找銷路等形式,帶領群眾發展集體經濟項目。由駐村干部每月組織開展1次“脫貧攻堅故事會”,邀請致富能手、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脫貧產業帶頭人參與,有針對性向群眾推介特色產業、致富項目,同時開展技能培訓。
整合全市287名第一書記力量,打造升級版第一書記產業聯盟,建設第一書記“一村一品”產業城,崇左先后舉辦5期農產品展貿會,吸納83個貧困村簽約入駐,形成全市第一書記“抱團營銷、共御風險、共享信息、共同發展”的產業扶貧路子。
■采訪隨感
選對班子強村子
發展農村公益事業,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民增收,行之有效的途徑是增加農村集體收入。發展村集體經濟,離不開政策、資源、資金等因素,但其中起關鍵作用的,還在于是否有一個有能力、有作為、有責任感的村班子。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崇左市村集體經濟增收成效明顯,來自選優配強黨支部一班人,從能人、大戶、科技致富帶頭人中選配村干部,同時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干部的培養和教育,使他們轉變思想觀念,增強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增強他們發展集體經濟的本領。
選對了村班子,村集體經濟發展就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