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偉大復興的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的百年激蕩中,又到關鍵節點。
“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全中國人民為之奮斗的第一個百年目標,歷經這5年砥礪奮進,已到沖刺階段。
5年前,我國尚有9800多萬農村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擺脫貧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開啟了向貧困反擊的偉大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十九大報告再次吹響了決勝全面小康的激越號角。
擔當——
邁向全面小康的大道上,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5年前那會兒,總書記問我收入咋樣,我當時不好意思說。但是現在,我可以驕傲地向總書記匯報,我已經脫貧了,生活水平上了好幾層樓!”10月18日上午,河北省阜平縣顧家臺村,村民顧成虎坐在電視機前看著十九大直播,難掩心中激動。
2013年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來到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阜平縣,看望困難群眾。在那間沒有一件像樣家具的老屋里,顧成虎迎來一生中最重要的客人。
80多平方米的新家窗明幾凈,土地流轉加上家門口務工,收入早就破了萬……也就是從那一天起,顧成虎和他所在的顧家臺村,悄然發生巨變。
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后的首次訪貧之行,開啟了新一屆黨中央向貧困宣戰的偉大實踐。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下審視,新一輪脫貧攻堅,意義尤為重大。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既是黨的莊嚴承諾,也讓所有貧困戶感受到了脫貧的希望和信心。”河北省邢臺市寧晉縣賈家口鎮黃兒營西村黨委書記寧小五代表說。
5年來,總書記國內考察的腳步跨越大江南北、沿海邊陲,他每到一地,總不忘訪貧問苦。2015年1月20日,在緊張的云南之行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地擠出時間,親切會見了來自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少數民族干部群眾代表。“在共同發展的道路上,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鏗鏘有力的話語,溫暖人心。
“如今的獨龍江,村村寨寨通了公路,家家戶戶住進了新房子。”來自獨龍江鄉的高德榮代表說,“我們獨龍族人一定攻堅克難,和全國各兄弟民族一道共同邁向小康。”
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扶貧事業不斷刷新著人類減貧歷史的新紀錄:
——2013年至2016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每年都減少超過1000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
——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個百分點;
——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貧困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
下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