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歷史思維觀大勢
用歷史思維觀大勢,即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把事物置于過去、現在、未來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進行思考,努力揭示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和規律性,吸取經驗教訓,以史為鑒、以史育人、以史咨政。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思維對于我們黨有效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習近平同志指出:“治理國家和社會,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他關于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分析,關于改革開放前后兩個30年關系的闡釋,關于如何評價黨的歷史和歷史人物的論述,特別是關于中國道路的歷史性審視和汲取中國歷史智慧的闡述,都體現了深邃的歷史思維,給人以深刻啟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都是基于科學把握中國的過去、現在、未來尤其是“發展起來后”的歷史任務提出來的。當代中國最大的現實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此,我們要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用歷史思維觀大勢,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加強對中國歷史、中共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世界歷史的學習,善于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認清歷史發展趨勢,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
用創新思維促發展
用創新思維促發展,要求我們破除迷信、打破陳規,突破常規思維的局限,對事物做新思考、對結構做新調整、對工作做新謀劃,力求以新的理念、方法和路徑解決問題,打開新局面,開創新境界。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習近平同志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他強調,“我國經濟已由較長時期的兩位數增長進入個位數增長階段。在這個階段,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就在于創新”。他還指出,要善于用改革創新的思路和辦法破解黨的建設中的重大課題,探索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有效途徑,不斷推進黨建領域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工作創新和方法創新。此外,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一系列戰略舉措,無不是創新思維的產物,無不凸顯了創新對于新形勢下我國改革發展的核心驅動作用。黨員、干部學習、掌握和運用創新思維謀劃工作,就要敢于打破思維定式,與時俱進、因地制宜、求真務實,以思想認識的新突破打開實際工作的新局面。
上一頁 下一頁 |
第 [1] [2] [3] [4]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