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辣點評
□湖北 楊朝清
新生寶寶降生時,一些媽媽都想在產房拍照留念。近日,貴州貴陽市一產婦試圖自帶相機進產房,但醫院以未消毒為由予以拒絕,并表示如果產婦想要寶寶降生時的照片,可向院方購買。產婦張女士花了90元購買了6張照片,另外還花了400元購買了記錄寶寶洗澡的相片集。(據7月19日《貴陽晚報》報道)
“寶寶出生照”見證了一個新生命的誕生,記錄這一時刻的激動與欣喜,成為了許多家長的利益訴求。如果說醫院從風險防范角度拒絕產婦進產房拍照有一定合理因素,那“寶寶出生照”被搭車收費,顯然是一種失范行為,有借機斂財的嫌疑。
從成本角度來看,拍攝“寶寶出生照”成本較低、收費卻高,顯然背離了市場規律。追根溯源,無非是醫院憑借身份優勢,在拍攝“寶寶出生照”一事上形成了壟斷格局,這才不可避免滋生“漫天要價”的怪事。也正是把握了家長的情感“軟肋”,醫院才有搭車收費的底氣。
不過,即便產婦忍痛接受了高收費,也會對醫生職業形象和醫院的社會認同“打低分”。在利益主體多元化、價值觀念多樣化的今天,我們并不否認醫務人員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墒牵@并不意味著醫院要鉆進“錢眼”,千方百計地實現利益最大化。醫務人員應該憑借專業技能、職業倫理,得到百姓的尊重和社會認同,自然會吸引更多人前來求醫問藥,醫務人員的經濟收入、福利待遇才會水漲船高。
“寶寶出生照”的背后,有為人父母的愛與痛,也有醫院管理和市場監管的短板與不足。醫療行業不是純粹的“生意”,在此事上,只有變“寶寶出生照”高收費為低價甚至免費服務,醫院才會挽回良好的社會聲譽。